“娃多多”的梗,正從宗慶后延續到宗馥莉身上。
“娃哈哈”商標是這場風波背后的焦點。有消息人士稱,宗馥莉此次辭職,是因為“娃哈哈”商標使用“不合規”——“娃哈哈”商標所有權并不歸屬于宗馥莉家族,而是由娃哈哈集團持有——從而決定全力經營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版“娃多多”
隨著宗馥莉把“娃小宗”作為籌碼擺上桌面,更多因“娃哈哈”品牌合規使用要求,而產生的“娃XX”品牌浮出水面,形成“娃多多”的局面:
宗馥莉主導的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以來已申請注冊多枚“娃小宗”“宗小哈”“娃小哈”商標,國際分類涉及食品、啤酒飲料、廣告銷售等。
宗氏家族也寄生在娃哈哈品牌上,動作不斷。比如叔叔宗澤后對標上馬“娃小智”;宗馥莉的堂弟,上海娃哈哈飲用水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宗偉主導推出了新品牌“滬小娃”,宣傳語為“同宗同源,至真至純”。
一夜之間,娃哈哈在商業上也成為“娃多多”。導火索,無疑就是宗馥莉點燃的。
這是宗馥莉一年多來的第二次請辭,與去年7月更像是精心策劃、以退為進的“逼宮”行為不同,這次她的辭職已通過集團股東會和董事會的相關程序。
但這并意味著宗馥莉已經失去了對娃哈哈的控制權。她或許也不想認輸,也沒打算真正放棄娃哈哈。
一是,娃哈哈機巧的股權架構設計。從明面上看,娃哈哈集團股權結構清晰,宗馥莉繼承宗慶后的持股比例是29.4%,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持股24.6%,杭州上城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近46%。
在老宗的平衡術下,員工持股是決定各方利益天平傾斜的關鍵,可以協助宗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據界面新聞報道,該委員會里目前僅有宗馥莉一人,如果屬實,宗馥莉共持有娃哈哈集團54%股份,擁有絕對控制權。
這或是宗慶后在2018年主導大規模股權回購所致。但此舉也引起離職員工的訴訟,成為宗馥莉接班后的一顆隱雷。
二是宏勝系。這是在哇哈哈集團之外,宗慶后為家族財富,也是為宗馥莉構筑起一套“體外循環”系統。娃哈哈的大量生產實體、原料實體都暗藏于宏勝系生態內,這確保了宗家可以通過宏勝系拿捏住娃哈哈的“實”。而娃哈哈集團本身更像是一個品牌運營和銷售平臺。
截至2023年,宏勝年營收超200億元,擁有20多家工廠、覆蓋飲料、包裝、物流、設備制造全鏈條,躋身“中國制造業500強”。據行業人士透露,娃哈哈約60%的產能由宏勝或其關聯工廠承擔。單從營業額上看,與娃哈哈2023年營收520億元相比,已經有“再造一個娃哈哈”的事實了。
但這個有心機的后門,也有一個致命的“漏洞”:長期以來,都有“宏勝系利潤遠高于娃哈哈利潤”、“宏勝系分流娃哈哈利潤”的說法,引起娃哈哈其他股東的長期不滿。
得益于此,宗馥莉名義上退出了娃哈哈集團核心管理層,但還是能從股權、表決權乃至經營上對其進行“拿捏”。
此外,她在娃哈哈集團的人事布局上還留有后手——10月10日,許思敏被任命為新總經理。從其履歷看,應該是宗馥莉的“心腹”之一。
也就是說,宗馥莉,還在娃哈哈各方博弈的牌桌上,演繹著一場“娃多多”的奪舍大戲。
這是她最后一次自證的機會
宗馥莉的掛印攤牌,還是將宗慶后去世后,娃哈哈所面臨深層結構性矛盾的集中引爆。
娃哈哈是宗慶后創辦的,娃小宗以及背后的宏勝系則是宗馥莉“親生”的。老宗掌舵娃哈哈時,憑借其個人威望和平衡術手腕,有效地協調各方利益。他可能算到了任何一方的需求,但沒有預料到宗馥莉的剛烈。
他的這個唯一婚生女兒在其安排的兩條路——當大股東或者真正完成接班——之外,選擇了第三條路:用掀桌子的方式來解決他遺留的歷史問題,并證明自己。
宗馥莉曾說,自己的“定海神針”就是堅持做自己。在宗慶后“營造”的復雜婚生和非婚生家庭環境里,這種可以概括為“自私”的偏執,護著來之不易的所得的心理,又是可以被外界理解的。
從2004年創辦宏勝集團,到2018年進入娃哈哈集團董事會,并在宗慶后去世后接班,宗馥莉至少打了三次證明之戰。
一次是2016年,宗馥莉創立新品牌KELLYONE,名字中的“Kelly”與她的英文名一致。這個背靠娃哈哈的品牌,還趕上無糖茶飲風潮,推出一系列無糖茶與氣泡水產品。但其結果只能以“失敗”來總結。
第二次是2017年,宗馥莉還曾計劃收購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糖果”,并由此還引發娃哈哈借殼上市的傳聞。但同年7月13日晚間,中國糖果宣布,此次要約未能成行。當時宗馥莉也在個人微博中發布聲明稱,對于本次要約結果,公司深感遺憾。
第三次是2018年,宗馥莉進入娃哈哈董事會后的動作也不少,包括推動產品年輕化和多元化,比如上線KellyOne高端線,試水無糖茶、氣泡水、植物蛋白飲品;加強電商渠道,嘗試直播帶貨;還推動內部數字化改革,優化供應鏈。
但這些“答卷”都并不算令人滿意。比如,掌舵娃哈哈一年多的時間,宗馥莉在營收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娃哈哈長期的隱患——過度依賴AD鈣奶等經典大單品,并沒能進行結構化的解決。
一個顯著的表現就是沒有推出任何國民級爆品。據界面新聞報道,宗馥莉對自己打了分,她的自我評價是“并不滿意”。
如果把宗馥莉掌舵一年多時間的改革,看作是她的第四次證明之戰,更難稱成功。其“樹敵無數”的激進策略,幾乎將所有關鍵利益方——老臣、家人、職工、股東,都推到了對立面。
字母榜這樣形容:對集團內部,宗馥莉以“清洗”代替拉攏。無論是老臣還是職工持股會,都曾是宗慶后最堅定的同盟軍,但宗馥莉大刀闊斧替換管理層和取消員工干股分紅的行為,引發千名員工集體訴訟,直接導致自己控制權不穩。
對家族,宗馥莉表現強勢,拒絕妥協。宗慶后生前的財產分配未能得到落實,宗馥莉被家族長輩斥為“六親不認”,關停18 家關聯工廠的“削藩”行動,更激化矛盾,導致分支與大宗矛盾表面化。
安居幕后多年的國資大股東也與宗馥莉摩擦連連。先是在宗馥莉轉移商標時出面叫停,而后在遺產糾紛中成立“專班”介入,不久前又對宗馥莉心腹之一嚴學峰進行短暫調查。
這場原本眾望所歸的繼承大戲,如今卻落得了“所有人反對”的局面。
宏勝集團、“娃小宗”等是宗馥莉的最大底牌,也將是她最后一次自證的機會。當她將自己置于各方對立面時,她的證明之戰就更加難打了。
商業競爭里,并不需要“繼承”大戲里的“大女主”,甚至上演所謂的“公主復仇”。因為任何的博弈,都不會有贏家。
而在娃哈哈的這場爭斗里,更不會有,但唯一確定折損的娃哈哈的品牌價值——據品牌評估機構GYBrand的數據,2024年“娃哈哈”的品牌價值約為911.87億元。
這也是“娃哈哈”分化為“娃多多”的最大誘因。但他們也要知道,幾代人打下的品牌,還有國資背景,是不可能成為“墊腳石”的。
面對娃哈哈集團如今境遇,一位內部員工感慨:“30多年,老宗總將一堆沙子堆砌成一座塔,一年時間,這座塔又變成了沙。”
而誰再來將這堆沙子再聚成塔,或將贏得最大的掌聲。這個人,還會是宗馥莉么?
我個人,希望是。
參考資料:
虎嗅,《宗馥莉,放下了》
字母榜,《宗馥莉沒有朋友》
新京報,《娃哈哈方面確認宗馥莉辭職,其仍是第二大股東》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