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核心是以最少的資源,為顧客創造最大的價值,而一切不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投入都是浪費。
本文為精益企業中國資深顧問陳勇(老布)在“2025中國餐飲品牌節”上的演講實錄,紅餐網整編發布。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叫《精益連鎖管理:戰略到執行的落地之道》。
大多數連鎖餐飲企業的精益都做錯了
精益是什么?我覺得,大多數連鎖餐飲企業的精益都做錯了。很多連鎖企業在做精益的時候有一些誤區。
誤區一:精益就等于精細化嗎?曾經有一個火鍋品牌的老板跟我說,“我們的標準管理的顆粒度足夠細。”他們給顧客的湯里面放多少粒蔥花都規定得非常清楚。這根本就沒有道理。
誤區二:精益就是摳成本嗎?我覺得不一定的,如果是顧客需要的東西,你去摳成本,這就是大錯特錯。
誤區三:精益就等于5S擺整齊嗎?有很多企業做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就是在浪費錢。像這家企業還把抹布進行編號。我說你們家采購蠻慘的,活生生多出幾十個SKU。5S最重要的就兩個點:安全和方便員工操作。但是很多企業把5S做成了貼標簽、擺整齊,其實這是巨大的浪費。
誤區四:標準化就等于僵化嗎?曾經有一位餐飲老板要丟掉麥肯的體系,我說你丟掉麥肯的體系是對的,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麥肯的體系。但是你沒有辦法丟掉標準化,很多企業的標準化僵化了。大家都成立稽核小組,天天到門店進行“飛行檢查”,檢查以后排名,排名好的發獎金,排名差的就開始末位淘汰。這其實是錯的,精益認為標準不能落地是制定標準的人的責任,我們應該要想辦法優化流程和工具,方便門店落地標準。
精益很厲害,精益讓豐田成了世界第一,但精益不是萬能的。
豐田最早是一個做紡織機器的公司,1937年開始造汽車,造的車很差,但是30年后造的車能夠賣到美國去。豐田上一個財年營業利潤達到4.8萬億日元,現金儲備是8.98萬億日元。很多人說豐田汽車在中國賣得不行了,的確,它在中國市場遇到了本土汽車企業的挑戰。但我看到一個數據,豐田去年投入研究新能源汽車的費用是300億人民幣,這是比亞迪全年的利潤,它在慢慢做。
我曾經跟喜茶的創始人聊天,我說“每個餐飲企業就像一列火車,火車頭是品牌,車廂里是你的產品,管理是你的鐵軌,只有當你把這三件事情做好的時候,這個企業才是個優秀的企業”。
很可惜,過去二三十年里,很多品牌可能踩中了風口發展得很好,但沒有重視管理,反而著急攻城略地。
精益是以最少的資源,為顧客創造最大的價值
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些精益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大家要記住的第一句話就是“精益是以最少的資源為顧客創造最大的價值”。
這件事情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想得清楚的,我過去十年到處去參觀學習,看到很多企業走偏了。比如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做快餐的企業學習海底撈的服務,這個邏輯完全不通。你去快餐廳需要這么好的服務嗎?所以我們要思考清楚客戶是誰。
很多企業開始學精益的時候,就學各種名詞。學豐田的老師就整理了一個“豐田精益屋”,里面有很多名詞,比如標準化作業、人機分離等。很多企業都學了,最后成功的很少。
一位在豐田工作了十年的前輩曾說:“大家學精益都學錯方向了,學精益不能只學工具,因為學工具學的是術,你要去學習這個企業背后的那些方法道理。”
我覺得這個精益的模型非常好,我把它拆解成了七個步驟。
第一步,定義顧客價值。給大家講講皮爺咖啡的故事,皮爺咖啡中國第一家店開在上海東湖路,這家店的吧臺是天然大理石,這種高端的材質上萬甚至接近2萬/米,但是天然石材易碎,而且容易被污染。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企業不要浪費錢,經營好的時候積累更多資金,才更容易穿越周期。
這是精益教給我們的第一件事情,顧客是最重要的,企業該花錢的花,不該花的不要花。顧客愿意買單就是有價值的,不買單就是浪費。
第二步:構建高效的日常管理體系。很多企業都想著,今天能不能有個聯名,搞一個好的活動,然后一夜暴富,但是企業經營實際上就像兩口子過日子,日常才是最重要的。日常怎么做呢?首先要想清楚三年規劃,你的客戶是誰?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企業?
然后想清楚如何衡量企業經營管理的狀態,即方針管理。方針管理就是把衡量企業組織健康狀態的各項指標和方法找出來。但是小心一點,很多企業一談到衡量的指標就想到績效考核,方針管理不是績效考核,它是要衡量企業健不健康。
有了評價體系以后,要做一個可視化報表。我經常跟服務的企業講,半年時間讓財務、IT、人事和公司的總經辦一起合作,把公司的管理報表可視化,所有業務部門的人不允許做報表,只允許看報表。當你把這個報表體系做好之后,會議、管理都會很高效。
通過報表發現企業有問題怎么辦?大家都學過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比如豐田版本的PDCA就是要求在一頁A3紙上把問題說清楚。PDCA梳理完了之后,上級一定要輔導下級。
最后一定要做一件事情——開會。讓會議更高效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報表要可視化。第二是要分清楚每日、每周、每月開的是什么會。
比如LINLEE林里手打檸檬茶,我三年前跟他們開會的時候,周會開一天,開著開著就跑題了。他們有個新店設備沒有及時到,三個部門就開始討論為什么沒有及時到,全公司都在聽他們嘮嘮叨叨。最后我說,“這不是例會該談的事情,你們三個人開個會,開完之后跟總經辦報告一下結論是什么。”
所以把PDCA閉環做好了以后,左邊暴露問題,右邊解決問題,然后再維持改善的成果,這就是一個日常的管理。日常的管理是比較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你堅持做一年,你的公司可能會變一個模樣。
LINLEE林里手打檸檬茶因為踩中了檸檬茶的賽道的風口,企業飛速發展,開店很快,團隊一下子到200多人,天天開會,每天都在加班。但是這樣堅持改善開會一年后,創始人說:“布老師感謝你,我休假去了。”
日常管理是最基本的,那健康指數應該怎么做?比如開店,星巴克曾經只有一個KPI,就是把年底之前開了多少家店作為指標,考核完成后就給獎金。但后來我們發現這樣會出問題,有時候開發拓展部為了開店不管后果。如果公司不只把開店作為指標,而是把開店的成功率、投資回報率這些指標都算上,然后再進行觀察、復盤,管理就會更全面。
再比如開店的投資回報率,一般商場租一個鋪面是3年,如果你的投資回報周期不能在18個月以內,這家店就不應該開。
開店還有一個指標叫“年度開店的營業周數”。為什么有這個指標?因為企業要開店,但可能年初開不出店,到年底為了完成目標瘋狂開店,這是有問題的。這就是精益講的“不均衡,其實是一種浪費”。“年度開店的營業周數”這個指標就是用來平衡開店速度的。
有人說,要把績效目標拆解到每個人,不能量化指標的部門就應該解散,這種話你們千萬不要相信。財務、人力資源、培訓部門怎么弄量化指標?培訓課程是成本最高的人才發展項目,你們能不上課就盡量不要上課,上完課之后一定要有行動。
很多部門要用項目的可視化去衡量。一個公司級的重要項目是什么?著眼于未來我要做什么?比如2011年我在星巴克中國負責培訓的時候,宣布星巴克中國要在2015年開1500家店。我當時去找總裁、副總裁問,開這么多店,請問對于培訓部有什么要求?你們期望我們做什么?
當時他們就跟我說了兩件事情:第一,這1000多個店長哪里來?因為星巴克中國基本上沒有外聘員工,大部分都要自己培養。第二,如何保證企業文化不被稀釋?所以我就圍繞著這兩件事情去做。
日常管理的方針管理目標就像體檢報告一樣的,是拿來判斷企業狀態的。
任何現狀都至少有 50% 的改善空間
第三步,持續開展改善活動,這個時候就要消除浪費。大家可以看這八大浪費,稍微講一下其中兩個。一個是右上角的“未利用”,比如空間、設備等東西,閑置就是一種未利用。我們認為,很多企業最大的“未利用”是團隊的人沒有用好。
還有右下角的“過度處理”,就是顧客并不需要這么多顆粒度。舉個例子,火鍋有客單價80元、150元,還有500元的,這些火鍋的出品的擺盤不一樣。如果只是客單價80元的火鍋,你的顧客在意的是什么?你擺盤再漂亮都沒有意義,不如多給顧客一片毛肚。但是很多企業會過度處理這件事情,大家被工匠精神迷惑了,倒也不是說不尊重工匠精神,該尊重一定要尊重,但別走錯。
我們天天講提高人效,坊間特別流行一句話“3個人干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錢”。但真正好的管理不是這樣做的。精益提倡的是“消除浪費”,讓5個人的活3個人不加班均衡穩定地干下來,至于給不給4個人的錢,是公司決定的事情。
比如姐弟倆土豆粉,以前它的工廠里一條生產線10個人,一個班產280件。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班產實現了翻倍,人數也沒有增加,也沒有加班,我們只是消除了浪費。這個時候,是不是一定要把節省出來的錢拿去發掉?不一定,如果你給的工資是符合市場的,就可以把錢存下來應對危機。
企業就是要不斷地消除浪費。這里必須要談到5S,產品研發才是5S的源頭,所以產品研發要想清楚,企業的產品在門店怎么樣去操作是最方便的。
還有一個部門很重要——供應鏈,比如送貨的頻率是多少?包裝的規格是多少?姐弟倆土豆粉原來送辣椒油是一箱四桶。我問門店小伙伴,“這一桶要用多久?”他說,“陳老師一桶要用一周多,一次進四桶要用差不多1個月。”后來,姐弟倆土豆粉改成一桶一桶地定辣椒油。
供應鏈解決以后,我們就盯上了營建工程部,研究怎么幫門店設計所有貨架、陳列等。因為姐弟倆土豆粉在鄭州的門店很密集,它們每天、每周都送貨,這樣門店就不需要做5S了,因為貨物很少,擺整齊就行了。每天配送后,倉庫也不需要很大,可以拆了做經營。
人效也是一樣的,姐弟倆土豆粉通過調整,可能沒有降低人工成本,但是走向了合規化,做到了全公司“做五休二”,這是很多企業做不到的。
后來,姐弟倆土豆粉也去做了精益工廠。這里面,我建議大家要關注庫存周轉率,大部分企業的庫存周轉率在20天左右,甚至還有30天的。但如果你能夠通過精益,讓庫存周轉率快一倍,你的庫存、倉庫等效率都會提高。比如豐田雷克薩斯,它在北美最良好運行狀態下,庫存周轉是兩小時一次。
第四步,建立標準化的體系,標準化不是拿來考核的,標準不能落地是制定標準的人的責任。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說過“1000家店是把好的1家店開1000次,而不是開1000家店!”
所以企業一定要做標準化,大部分企業做標準化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管理標準。企業要靠金牌店長來培養店長,如果靠金牌店長課程來培養店長的企業是組織的無能。因為你要靠管理標準來培養店長,你要有單店管理、多店管理、分公司管理的標準,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連鎖企業。
而且標準化一定要目錄化,要把標準詳盡地列出來。其實,標準化的最佳呈現方法不是視頻,而是圖文結合,就像宜家家居,它的安裝說明是沒有視頻的。
第五步,人才發展和團隊復制。企業做好人才培養,第一是要有“階梯培養”邏輯。第二,針對每一個學員,他的師父、考核負責人都要有一個體系。企業要有一個完整的內部的教練制度,再加上管理制度,人才才能培養出來。
第六步,精益領導力與管理機制。領導的績效管理是輔導下屬而不是錢,真正的領導是人性尊重、持續改善、現地現物。人性尊重就是接受每一個真實的人,人都會犯錯誤,你要努力去讓他少犯錯誤,讓他能夠做好工作;持續改善,任何現狀都至少有50%的改善空間,不要設限制;現地現物就是一定要去現場,現場有神靈。
第七步,精益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企業文化是員工未被監督下的行為,企業文化最后是靠你的管理制度呈現出來的,不是讓員工背誦出來、不是考核出來、更不是宣傳出來的。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