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大王,沖刺港股!
近日,五芳齋(603237.SH)發布公告稱,為推進國際化戰略、提升品牌形象、構建多元化資本平臺,董事會同意授權公司管理層啟動H股上市前期籌備工作。
據悉,五芳齋是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素有“粽子大王”的稱號,其粽子制作技藝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另外,早在2022年8月,五芳齋就已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粽子第一股”。在A股上市3年后,如今又要去港股二次上市,這家百年老字號,到底圖什么?
“粽子第一股”啟動H股上市籌備工作
五芳齋為什么要二次赴港上市?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與港股市場的靈活性,國際化屬性以及政策紅利有著重要關系。
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強。企業在港股上市,也意味著國際公信力背書得到強化,有助于觸達國際投資者群體,同時也有助于拓展海外業務版圖,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進而為自身的全球化戰略鋪路。
再者,港股的融資渠道靈活,能滿足企業的不同發展需求。除了IPO 融資,還提供配售、供股、公開發售、可轉債等再融資方式,同時港股再融資制度的程序也較為簡便,靈活性強。在其他市場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赴港上市可以幫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更好地進行業務擴張、把握發展機遇。
換句話說,五芳齋轉戰港股二次上市,既是為了籌錢,同時也是在外海外市場布局打基礎。
不過,再往深一層來看,這或許也與五芳齋本身的增長乏力密切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五芳齋品牌始創于1921年。民國時,浙江蘭溪人張錦泉開了首家五芳齋粽子店,幾年后兩位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又分別開了兩家五芳齋。1956年公私合營,三家五芳齋和另一家香味齋合為一家,正式統一了五芳齋品牌。
后來,隨著時代變遷,五芳齋不斷拓寬業務邊界,形成集粽子、月餅、湯圓、糕點、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食品為一體的產品群,還登上了資本市場。
不過,上市后,有了資本的加持,公司的業績卻并未水漲船高。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五芳齋的營收、凈利潤雙降。該年實現凈利潤為1.42億元,與2020年持平;營收達22.51億元,創下上市以來新低。營收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受粽子業務拖累,該年五芳齋的核心產品粽子系列營收同比下降18.64%至15.79億,比2023年少賣了1.14萬噸粽子。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雖有所改善,但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今年上半年,營收占比達8成的粽子系列雖有增長,但貢獻的增量有限,從13.26億元增長至13.31億元。月餅系列營收雖大增8成,但體量較小。公司整體營收也僅微增0.66%,但是凈利潤同降16.70%。
五芳齋的股價表現也不甚理想,上市3年后,市值已有所縮水。截至9月30日收盤,五芳齋股價為17.51元,市值為34.52億元,市值相比上市首日的49.79億元縮減約三成。
所以,五芳齋早就有籌劃布局國際市場,尋找新的增量。
五芳齋總經理馬建忠在接受外界采訪時曾表示,2024年,五芳齋將“走出國門”定為新的業務戰略。在2025年半年報中,五芳齋也直言,公司的國際化布局持續提速,韓國、阿聯酋、泰國等新市場已經成功開拓,非粽類產品出口資質也已獲批。
不過,就目前來看,五芳齋在海外市場的積累并不算深厚。今年上半年,五芳齋來自境外的收入為627.12萬元,同比下跌22.06%,在主營業務收入的占比僅為0.4%。
而選擇赴港上市,無疑有助于其出海戰略的進一步強化。一方面,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募資,可以為五芳齋的海外業務發展引入資金活水。同時,港交所的國際化屬性,也能助力五芳齋打造境外資本平臺,提升自身在國際的品牌價值,為其走向海外市場帶來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餐飲供應鏈指南不完全統計后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海天味業、安井食品、吉宏股份等成功實現了“A+H”股雙重上市。另外,天味食品、牧原股份等A股上市企業,也在港股門前排隊IPO。
百年老字號謀變
事實上,除赴港上市之外,五芳齋這家百年老字號,近些年可算是大動作頻頻。
比如,在產品層面,順應健康趨勢以及消費者追求輕負擔生活方式的需求,五芳齋發力了更新鮮的短保產品、有機系列產品。從近半年的研發走向來看,新鮮、健康是五芳齋的重要發力點。
五芳齋自己也說了,今年上半年,公司針對真空系列推出短保真空粽,響應消費需求變化,鎖鮮粽、短保真空粽實現了顯著增長。
另外,五芳齋還推出了「傳世臻粽」有機粽系列。按照品牌官方說法,該系列產品95%的食材都經過有機認證,選用東北黑土有機糯米、野生黑松露等天然食材;而在非粽品類中,烘焙板塊也是以“米、藥食同源”為核心開發差異化產品。
由于公司的核心產品粽子是傳統節令食品,不如日常消費品的銷售時間長,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銷售高峰在二季度。所以,為構建覆蓋全消費場景的產品矩陣,五芳齋也發力了非粽品類。其在2024年發布的投資者記錄表顯示,2024年,公司繼續圍繞中式烘焙和速凍米面制品兩大類產品,發展第二產品增長曲線。
去年年報中,五芳齋還提出,會做好多品類多價格帶布局,促進蛋品、烘焙等非粽品類銷售增量。
餐飲供應鏈指南注意到,目前,五芳齋的粽子、月餅、青團、湯圓等節令食品,可在端午、中秋、清明、春節等節令售賣。燒賣、餛飩等速凍食品,可應用于早餐場景。素肉、臘腸等休閑鹵味食品,半熟預制菜、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則可以日常銷售。
盡管產品已經覆蓋了四季消費,但目前來看,餐食、蛋制品等品類,在總營收的占比相對有限。今年上半年,除粽子外的三大產品類別,合計實現營收僅2.25億元,不足粽子業務營收的2成。
渠道方面,五芳齋對會員制商超、直播、生鮮電商等渠道加大了布局。上半年,其電商渠道、商超渠道收入分別同增6.64%、8.59%。
依據品牌說法,上半年,五芳齋深化與盒馬、開市客、山姆等會員制商超的合作,驅動直營KA增長。另外,也借力抖音“與輝同行”直播間合作,同時叮咚買菜、小象超市等渠道則帶動分銷新業務增長。
可以說,通過豐富產品矩陣,拓寬銷售渠道,五芳齋營收方面取得了一定增長,但目前來看,成效還不太顯著。
結 語
作為百年老企,如何突破增長天花板,已成為五芳齋必須面臨的現實難題。
而沖刺港股,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若有資本加持,品牌能拓寬融資渠道,為國際化戰略注入動力;不過其在海外市場根基尚淺,同時在月餅、速凍食品等其他細分領域的競爭力還有待強化。
未來,五芳齋能否以港股上市為契機,持續優化產品矩陣,開辟出更大天地,餐飲供應鏈指南將持續關注。
作者:楊雯;編輯:景雪;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