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前后,全球AI應用資本市場經歷了一場劇烈波動。
美股熱門AI廣告龍頭AppLovin在9月29日創下712.36美元/股的歷史新高后,近9個交易日回調超20%;隨后港股匯量科技也同步6個交易日回撤了21%。
這場波動引發市場深思:當AppLovin以1.45萬億人民幣的市值體量直接超越多數巨頭,趕追A股“八大股王”,并同步跑贏盈利能力遠超自身的小米集團、比亞迪股份等港股實業龍頭時,巨大的估值差距是理性溢價還是泡沫信號?
映射到營收規模僅為其三分之一的匯量科技身上,260億港元的市值規模中又有多大的泡沫?當前,AI技術究竟能為廣告科技公司支撐起多大的估值空間?
AI廣告雙雄敘事:一方問鼎萬億,一方13月翻16倍
2025年是非常清晰的科技大年。從主線來看,高算力依賴的高性能芯片及CPO等硬件仍是核心,但隨著AI技術持續在應用端兌現業績,市場的焦點也早已從硬件向軟件應用端擴散。
AI廣告賽道表現得非常凸顯。回顧過去12個月,AppLovin的表現堪稱驚艷,累計上漲超7.2倍,總市值一度突破24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1萬億元),成功躋身“萬億市值巨頭”行列。
而這背后,自去年三季度起,該公司持續用系列財報驗證并強化了“AI+廣告”商業閉環的可行性,為AI技術在應用端的商業落地樹立了新范式。
在中概股市場,匯量科技同樣因AI對其廣告業務的重估而成為熱門標的。在觸底后的13個月內,其股價至多累計漲超16倍,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匯量科技的估值爆發既是長期低迷的股價與過去四年加速增長的基本面估值缺口的修復,也反映了市場在看到其中期業績后,對AI+廣告新邏輯線長期商業價值的認可。
上半年,得益于AI智能出價系統的迭代與非游戲垂類拓展,其程序化廣告平臺Mintegral收入增長48.6%至8.97億美元,帶動總營收增長47%。
以兩家為代表的AI+廣告投資邏輯,出現現象級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AI技術正在系統性重構萬億級廣告市場的運行效率,并為相關技術企業帶來巨大的成長彈性。正如機構分析所指出的,像AppLovin的AXON 2.0和匯量科技的Mintegral這類獨立廣告平臺,正憑借其算法壁壘穿越周期,實現收入與商業化效率同步提升,并成功將業務外溢至電商、聯網電視等新場景
而投資者則在這種難得一遇的時代機遇中奮力追逐可觀的回報前景。
85倍PETT!匯量科技估值竟不低AppLovin
只是行至2025年的最后一個季度,科技板塊估值已普遍處于高位。其中,以AppLovin和匯量科技為代表的“AI+廣告”應用類股票在股價也是屢創新高,由于沒有新增量業績消化部分估值,市場對估值泡沫的擔憂再度升溫,投資者“恐高”情緒有所蔓延。
截至10月13日,AppLovin、匯量科技的這輪假期回調仍在持續上演,整體與科技板塊走勢同步。
然而,即便AppLovin市值較高點回落近兩成,其規模在A股市場中仍僅次于四大行、中國移動、寧德時代、貴州茅臺和中國石油等八大實業巨頭,并與工業富聯、中芯國際等科技企業拉開了上千億的市值差距;放到港市場,其市值同樣超越了小米集團與比亞迪股份等生態型龍頭。
客觀來說,AppLovin在企業護城河、增收創利能力及產業生態等維度,很長一段時間內仍難以與中芯國際、小米、比亞迪等實體科技企業比肩。估值泡沫說并非空穴來風。
而匯量科技的股價走勢與AppLovin具有一定同步性,但值得玩味的是,雖然都是程序化廣告平臺公司,業務模式也相近,但匯量科技的營收規模約為AppLovin的三分之一(9.38億美元 vs. 24.18億美元),市值卻遠低于后者,截至目前其市值約為237億元人民幣。
基于這一巨大溢價差,市場自然產生疑問:匯量科技的估值是否顯著低于AppLovin?在港股市場,即便不能超越小米、比亞迪等科技龍頭,是否存在補漲空間?
實則未必。在AI推動的數字化效率革命中,盈利指標或許比營收更能詮釋“AI+廣告”賦能企業的商業價值。
就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AppLovin與匯量科技兩家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96億美元、3228.40萬美元,懸殊;但對應市盈率TTM分別為81.07倍、85.13倍,估值相當,匯量科技甚至呈現更高溢價。
在戰略路徑上,兩家公司雖均起家于游戲垂直場景,但AppLovin已明確轉向數字營銷主業,全力構建“AI+廣告”閉環;匯量科技則在鞏固游戲垂類的同時,逐步向非游戲場景拓展以拓寬商業邊界。
在企業的發展課題中,這兩種路徑本身無分優劣,關鍵取決于企業自身適配性。但不可否認,聚焦海外長尾流量池的匯量科技在業務結構上仍有優化空間:上半年其核心平臺Mintegral的非游戲垂類收入占比雖提升至26%,但仍偏低;好在游戲品類表現強勁,收入增長51.7%。
因此,從盈利能力、估值倍數和業務結構綜合判斷,匯量科技的估值溢價并不明顯低于AppLovin,甚至在某些維度上已充分定價。
泡沫下的生存法則:業績增長是超額估值的“消化劑”
看到這里也不必過度擔憂。因為若以動態視角審視這些具備全新商業模式的成長型企業,高估值本身并不必然可怕。
關鍵在于企業能否通過持續的高速增長來消化部分超額估值,并為下一輪價值重估打開空間。事實上,參考英偉達等多數龍頭股的發展路徑,其成長往往遵循“高預期—業績高增長消化估值—估值再次提升”的螺旋式上升邏輯。
接下來,匯量科技的未來核心變量依舊在于AI技術對廣告業務的實際改造效率。
深層來看,AI對廣告行業的重塑空間廣闊。當前全球科技巨頭在算力基礎設施上的持續投入,正加速AI在內容創作、社交、廣告、電商等領域的商業化落地。
同時,廣告服務新業態的宏觀孵化條件也頻頻得到優化:近期,國家發改委明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AI+”行動;產業端,DeepSeek等模型廠商大幅降價50%進一步降低了應用開發門檻,這些都有望催生新的超級應用,從而提振新的廣告需求。
基于這些清晰的產業大趨勢,機構普遍預計程序化廣告市場在未來五年將保持高增長。
短期雖然市場因三季報披露窗口期而觀望情緒升溫,但可以肯定的是,若匯量科技等AI驅動型公司能再次釋放超預期業績,此次回調所騰出的市值空間,將直接轉化為下一階段股價上行動力,更何況還有部分超額估值將被新增量業績消化。
參考AppLovin對2025年第三季度的指引,其廣告業務有信心繼續實現高增長,且調整后EBITDA利潤率目標高達81%,較2024年全年的76%繼續優化。極致高效的盈利能力使得多家華爾街投行,到目前為止還在繼續上調AppLovin目標價。
此時,這種AI賦能帶來的高利潤率也為匯量科技提供了可參照的先例,其遠期盈利潛力同樣值得期待。要知道這利潤率水平甚至將超越以高效盈利著稱的貴州茅臺。
匯量科技2025年上半年經調整EBITDA同比增長41%至8868萬美元,已顯示出AI驅動下的盈利加速放量。
接下來,預計隨著其智能出價策略對中重度游戲廣告主的增量預算吸引力持續增強,疊加非游戲業務線的持續拓展,匯量科技的規模效應將加速顯現,增收創利能力再上一個Level不是難事。
此外,作為海外中長尾流量市場的“廣告技術賣水人”,匯量科技這一波極可能依托自身技術及客戶認知優勢,深度綁定中國游戲、電商等企業的矩陣式出海大潮。目前,其已服務超1萬家全球廣告主及11萬余款頭部應用,覆蓋游戲、電商、社交等多個領域。
正值三季度業績報前夕,只要企業無重大利空公告,此次股價調整并不是壞事,甚至不排除效仿英偉達龍頭股成長路徑的可能。
結語
拋開估值不談,可以確定的是,AI等數字技術的賦能正推動AppLovin、匯量科技等程序化廣告平臺從中長期的“流量中介”向“算法服務商”轉型,鞏固或進入全球AI廣告頭部梯隊。
展望更長遠的未來,AI廣告平臺的理想形態是成為“營銷領域的操作系統”。無論是AppLovin的AXON引擎,還是匯量科技的智能出價體系,算法效率將直接決定平臺的分成率與客戶黏性。若匯量科技能持續證明其技術領先性與戰略正確性,當前近260億元的市值未免不是一個起點。
來源:港股研究社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