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浪潮下,中國機器人企業正從追趕者向領跑者轉變。近日,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18C章程在主板掛牌上市。
珞石機器人的上市申請,是2025年機器人賽道涌向港交所的縮影。從兆威機電、三花智控到仙工智能、樂動機器人,機器人企業密集遞表,集體沖擊港股,資本市場正迎來一場機器人企業的上市熱潮。
營收持續增長,毛利率三年提升超兩倍
天眼查顯示,珞石機器人成立于2014年,其基于全棧自研技術平臺,現已構建了涵蓋工業機器人、柔性協作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及相關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機器人應用生態體系。
產品線方面,珞石機器人布局頗為完善。該公司已推出10個系列27款工業機器人產品,負載能力覆蓋4千克至220千克,工作半徑覆蓋475毫米至2705毫米。
同時,推出3個系列15款協作機器人產品,負載能力覆蓋3千克至45千克,工作半徑覆蓋705毫米至2246毫米。
更具特色的是,珞石還推出了六款具身智能機器人,具備力覺、視覺、位置全維數據感知和物理柔順交互操控能力,并可與人手臂操作動作直接映射,具備環境感知、模型訓練與應用場景落地的全棧AI技術。
今年9月,珞石又與智元機器人訂立協議,將向其提供珞石的仿人機械臂,用于集成至其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中。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珞石是中國唯一一家能夠同時量產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的企業,順應當前智能化制造的明確趨勢。
按2024年銷量計算,珞石的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國內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自2023年起,珞石機器人在銷量增長率方面連續兩年位居中國主要多關節機器人制造商之首。
財務數據方面,珞石機器人呈現出營收快速增長與持續虧損并存的局面。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3億元、2.67億元和3.25億元,2023年較2022年增長74.8%,2024年同比增長21.8%。
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達1.76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17億元增長50.0%。
盈利狀況方面,珞石機器人的毛利率呈現穩步提升態勢。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7.0%、11.4%、21.9%和22.3%。這一數據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產品結構優化方面取得了持續進展。
然而,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別錄得凈虧損2.38億元、1.57億元、1.92億元和0.9億元。2025年上半年凈虧損較2024年同期的0.84億元增長了7.94%。三年半的時間累計虧損6.77億元。
營收構成變化顯示,機器人產品銷售占總收入的比例從2022年的58.6%增長至2024年的82.6%,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達到85.5%。
其中,工業機器人和柔性協作機器人是主要貢獻者。這一轉變也解釋了公司毛利率提升的原因,因為機器人產品通常為標準化產品,可享受規模經濟,一般具有更高的毛利率。
中國機器人密度全球第三,本土品牌崛起
珞石機器人沖刺港交所的背景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整體騰飛。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2023年度在機器人密度方面,中國已經超過德國與日本,躍居世界第三。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了每一萬名員工配有470臺機器人。
其中,受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成本上升、下游應用場景拓展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因素驅動,中國多關節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起以15.7%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29年增至453億元。
這一趨勢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顯現。根據統計數據,從終端客戶使用成本來看,2021年協作機器人單位時間成本僅約6.59元/小時,而人工成本升至37.88元/小時,已接近前者的6倍。
隨著協作機器人生產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未來勞動力老齡化導致的人工成本上漲,二者單位成本差將會持續擴大,協作機器人的成本優勢愈發凸顯。
目前,協作機器人領域已成為中國機器人企業突破的亮點。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協作機器人(含四軸)市場銷量為4萬臺,同比增長27.39%;市場規模達到約31.9億元,較上年增長20.32%。
預計2025年我國協作機器人(含四軸)市場銷量將達到5.03萬臺,同比增長25.75%;市場規模將達到35.1億元。
更令人振奮的是,國產協作機器人廠商已占據主導地位。以國產六軸及以上協作機器人為例,2024年我國國產六軸及以上協作機器人本體銷量市場份額達到90.25%,較2023年同比上升1.21個百分點。
這一數據表明,當前我國協作機器人國產替代趨勢鮮明,優傲等外資廠商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收縮。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珞石機器人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廣泛的市場布局,在競爭中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截至目前,珞石機器人已為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家客戶提供機器人及機器人解決方案。
不過,行業競爭也在不斷加劇。近年來隨著行業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行業競爭的加劇使得價格戰漸成常態,協作機器人的平均價格呈現不斷下滑態勢。
數據顯示,2016-2024年我國協作機器人均價從15.65萬元下降到了7.21萬元。預計2025年,我國協作機器人均價將進一步下降到5.75萬元。
在這一背景下,珞石機器人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公司的研發投入呈現下滑趨勢,從2022年的約6720萬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590萬元,費用占比從44%降到14.7%。
與此同時,珞石機器人還獲得了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上市前,公司已完成總計10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新希望集團、襄禾資本、深創投、清控銀杏等知名機構。
結語
縱觀珞石機器人發展歷程,從2014年成立到如今赴港上市,這家企業見證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崛起。隨著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機器人企業也在加速資本化進程,中國智能制造全球競爭力正不斷提升。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