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螳螂觀察
作者 | 陳小江
他就是要走一條自主開創的新路。
2025年9月21日,當這位拿過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二名、被稱作“最有可能超越李嘉誠” 的80后,帶著新集團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亮相時,外界才猛然驚覺:過去兩年的低調蟄伏,不是鄭志剛的“中場休息”,而是主動選擇跳出原有框架、瞄準未來二十年的深度謀局!
從2008年以文化融合消費重塑零售市場,開創K11品牌震動商界,到如今再次進行商業模式開創、劍指萬億級產業藍圖,這個商界明星,又一次站在了時代變革的路口。
布局兩年:瞄準未來二十年
2023年,當外界還在猜測鄭志剛商業新動向時,原來他已經悄悄啟動了一場“未來產業調研”。隨著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萬億級商業版圖浮出水面,這一切逐漸顯現出來,也是為了自由地布局未來。
兩年的“低調蓄力”,藏著鄭志剛對全球產業趨勢的精準判斷,以及超乎常人的戰略耐心。
在鄭志剛看來,如今全球經濟正處于深刻變革的時代,新興領域正以空前速度發展。于是他從兩年前,就開始不斷構思的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希望成為這場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這家總部設于香港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確實也不負眾望。錨定了一系列面向未來、高增長、大潛力的領域,重點布局了三大方向:一是投資新興市場的創新產業,包括文化、娛樂、體育、媒體、中醫醫療和大文旅產業等板塊;二是推動金融與科技突破,尤其是探索數字及虛擬資產;三是在全球范圍內拓展K11 by AC文化生態圈。
這些產業不僅市場前景廣闊,更與當下消費升級的趨勢高度契合,滿足了Alpha世代、Z世代及千禧一代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未來潛力巨大。
以全球拓展K11 by AC文化生態圈為例,這是鄭志剛“文化商業”理念的延續與進化。不同于傳統零售,K11 by AC以“藝術+零售”為核心,融入IP運營、私人會所等新元素,構建起“體驗——消費——社交”的完整生態,彰顯出鄭志剛對“體驗經濟”和“Z 世代市場”的深刻洞察,深受市場認同。
其旗下的“Experience 11”動漫IP業務已在中東、內地落地,主要聚焦ACGN(動畫、漫畫、游戲、小說)和二次元產業的IP開發與運營,匯聚了多個動漫 IP,并依托其全球藝術網絡及專業知識打造不同體驗,還為文化愛好者打造了“匠人生活圈”這種“高隱私、高價值”的服務,正成為高端文化消費的新標桿,也是未來消費的潮流。
比如黃金周期間的“大航海時代”亞洲巡回展廣州站就徹底引爆了全城,看完這個華南地區首次大型航海王主題活動,不管是超千平米空間、16個原作名場面,還是30余款亞洲巡回展限量首發收藏級衍生品、200余款特色單品以及眾多線下活動,海米們都大呼過癮,紛紛前往!還沒去的很多也在準備了……這就是標桿的力量吧!
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三大方向則如同“黃金三角”,既各自瞄準高增長領域,又相互協同——投資文化、娛樂、體育、中醫醫療、大文旅…… 這些看似分散的領域,其實是未來 “滿足人類精神與健康需求的核心賽道”,文化生態圈能為革新產業提供落地場景,Web3、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和應用,則為產業升級提供創新工具,共同支撐起萬億級生態的核心骨架。
從全球產業趨勢來看,這也符合當下商業大潮的走向。如今新技術、新需求不斷涌現,新興領域空前發展的同時,傳統產業,單一賽道的風險早已顯現,唯有搭建多元、韌性的商業生態,才能在時代變革中站穩腳跟。而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這種打造“多元、韌性商業生態”,符合Z世代與千禧一代消費需求,有望在未來20年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蓄力出發,還是那個文化商業開拓者
鄭志剛從踏入商界起,就帶著“自主開創”的基因,這種基因不僅源于他獨特的經歷,更融入了他別具一格堅持“文化+商業”雙輪驅動的商業哲學。
年少時赴美求學,哈佛大學主修文學后,鄭志剛又赴日本研究文化與哲學,這段經歷讓他對 “文化賦能商業”有了獨特理解;而后高盛、瑞士銀行的投行生涯,則讓他練就了精準判斷產業趨勢的能力。
2008年創辦K11時,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傳統零售一片蕭條,他卻大膽將藝術、設計融入商業空間,香港尖沙咀 K11 Art Mall 開業僅一年便實現盈利,如今已成為香港年輕力地標——這種“逆周期創新”的勇氣,在他創辦香港上合發展時再次顯現。
在鄭志剛看來ALMAD Group不止是投資,更是一種范式轉變,旨在賦能社區,定義未來的成長方式。投資不只是為了回報,更為推動產業革新與社會進步的商業格局,這也是鄭志剛一直以來堅持的商業哲學。
無論是K11時期,鄭志剛展現出其對對藝術、文化、科技的融合有獨到理解,革新傳統商業地產。還是投資小紅書、小鵬汽車、Micro Connect等新興產業和硬科技企業,都打破了外界對于香港富豪較為依賴金融和地產,與新興產業疏遠的印象。
或許在他的眼中,商業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為商業賦予內涵和靈魂,商業則為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平臺和資源,通過將藝術、文化、科技融合,商業發展就可以創造更多可能。
如今布局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他也是更看重產業的長期價值——當全球經濟陷入“短期紅利爭奪”時,他把目光鎖定在文化、科技、大健康等具備“長期價值”的領域。就像鄭志剛所說的,“我們的愿景十分明確,期望能為下一代開辟新經濟格局,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可能性。”
可以看出,從K11到ALMAD Group,二次出發,變的是業務版圖,不變的是鄭志剛 “文化商業開拓者” 的底色——他不是在守成,而是在不斷自主開創全新的商業模式。
商業出擊之外,比財富更重要的“社會答卷”
鄭志剛的“出擊”不止于商業領域,他同時也很熱衷公益。身為全國政協委員,他持續在青年交流、非遺保護、心理健康等多個領域不斷做出貢獻,始終倡導并執行“創造共享價值”理念,這也是他區別于多數企業家的核心特質。
其打造的兩地青年交流平臺,連續十余年組織青年中國行、共創新世界等兩地青年交流和學習實踐活動,內地及香港近200多所高校參與其中;在非遺保護領域,其組織修繕復建的北京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如今已成為紅學主題的中外文化會客廳......
更難得的是,他將這種社會責任感融入商業布局——在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的萬億生態背后,也帶著“創造共享價值”的溫度,暗含著巨大的社會效益:中醫醫療全球化為健康賦能,文化生態圈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這種 “商業反哺公益、公益助力商業” 的模式,讓萬億生態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有溫度的社會價值載體。
而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的成立,不僅是一家多元化布局的綜合性集團的誕生,更是一個中國企業家對“自主開創”的生動實踐,也為中國企業家參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革新提供樣本——以文化為內核、科技為工具、公益為底色,證明中國商業力量可以在文化、科技、大健康等領域引領趨勢,而非單純跟隨,并實現“商業盈利”與“社會貢獻”的雙贏。
鄭志剛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他給行業留下的啟示已然清晰:未來二十年,產業競爭的核心將從“規模爭奪”轉向“價值創造”,唯有兼具戰略前瞻、創新勇氣與社會責任感的“開拓者”,打造多元化韌性商業生態,才能在時代變革中站穩腳跟,并為下一代開辟出真正可持續的新經濟格局。
回顧鄭志剛的商業歷程,從早期歷練到創辦K11取得成功,再到如今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開創全新的商業模式,他實現了從地產到多元產業的轉型。他并非是在逃離傳統行業,而是以創新的思維為傳統行業賦能,實現超越。
如今香港上合發展(ALMAD Group)的成立,則是鄭志剛商業藍圖中的新起點。通過投資九大革新產業領域,布局三大業務方向,他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勾勒出一幅充滿無限可能的畫卷。在未來二十年,隨著這些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ALMAD Group有望成為全球商業領域的重要力量,深刻影響一代人的生活和經濟發展格局。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