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夏一鳴
美編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2025年上半年,蘭州銀行(001227.SZ)迎來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節點。
資產規模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5097.42億元,較年初增長4.82%,正式躋身中型銀行行列。
作為扎根甘肅的區域性城商行,該行同期在省內保持著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存款余額3733.12億元,省內市場份額12.02%,穩居全省第一;貸款余額2573.82億元,市場份額10.17%,位列全省第二。
不過,在規模擴張的光鮮表象下,蘭州銀行卻陷入“甜蜜的煩惱”。
該行出現 "增利不增收" 的矛盾現象,同時資產質量管控壓力依然較大,在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
然而,這些問題已成為阻礙蘭州銀行向中型銀行穩健發展的關鍵瓶頸,亟需破解。
"增利不增收" 凸顯收入結構隱憂
2025年半年度財報數據勾勒出蘭州銀行經營的矛盾圖景: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錄得9.52億元,同比微增0.87%,延續盈利增長態勢;但營業收入卻呈現1.86%的同比下滑,降至39.21億元。
這種 "增利不增收" 的背離現象,暴露出其收入結構存在明顯短板。
拆解收入構成可見,作為銀行營收"壓艙石"的利息凈收入成為業績下行的主因。
上半年蘭州銀行利息凈收入30.29億元,同比銳減8.13%,減少2.68億元。
財報顯示,盡管業務規模調整帶來2.33億元正向貢獻,但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收益率與成本率的雙重擠壓,最終造成5.01億元的凈損失,生動詮釋了息差收窄對銀行盈利空間的侵蝕效應。
此外,非利息收入同樣陷入增長困境。
蘭州銀行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53億元,同比下滑13.49%,其中理財業務、托管及其他受托業務傭金降幅高達27.23%,成為業績拖累的核心因素。
從收入占比看,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比重僅3.91%,較上年同期下降0.52個百分點,顯著低于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頭部城商行7.83%的平均水平,凸顯其在中間業務領域競爭力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多元化收入緩沖機制。
面對收入壓力,蘭州銀行管理層在半年報解讀中給出了破局方案:一方面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著力壓降負債成本;另一方面拓展收入來源;上半年投資收益同比增長73.42%至9.32億元,便是非息收入拓展的重要成果。
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推動成本收入比降至29.93%,較年初下降1.37個百分點,成本管控效能持續提升。
值得警惕的是,蘭州銀行凈利潤增長存在非經常性因素支撐。
上半年因國債、地方債等非應稅收入增加,所得稅費用錄得-0.85億元,同比減少1.02億元,降幅達603.10%。
但市場普遍認為,投資收益的高波動性與稅收優惠的不可持續性,使得該行盈利增長面臨考驗。
若利息業務與中間業務無法實現實質性突破,凈利潤的持續增長或將難以為繼。
不良率居A股上市銀行首位
除了收入結構問題,資產質量仍是蘭州銀行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戰。
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81%,盡管較往期有所收窄,但仍顯著高于2025年二季度末城商行1.03%的平均水平,且在已披露半年報的42家A股上市銀行中,連續三個季度位居不良率榜首,資產質量壓力不容忽視。
對此,蘭州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高曉明回應稱,“我行對標優秀上市銀行,按照《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堅持實質大于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管理分類”。
但從貸款結構與資產質量的匹配情況來看,不同業務板塊呈現出"分化"特征。
作為蘭州銀行貸款主力的公司類貸款(占總貸款比例76.31%),資產質量呈現改善趨勢,當期不良貸款率1.74%,較2024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
從行業投向看,該行對公貸款主要集中于房地產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其中房地產業與建筑業貸款占比居前,不良率分別為1.70%、1.33%,均控制在全行整體不良率以下,未形成額外風險敞口。
與之相反,個人貸款業務成為資產質量的"薄弱環節",風險持續攀升。
截至6月末,蘭州銀行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高達4.3%,較上年末上升0.36個百分點;信用卡業務不良率2.85%,同比上升1.06個百分點,兩類業務不良率均大幅高于全行1.81%的平均水平,成為拉低整體資產質量的主要因素。
對此,蘭州銀行管理層在風險管控專題會議上明確表示:"資產質量是銀行的立身之本,我們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整治個貸業務風險。"
據悉,蘭州銀行下一階段將深化 "清收為主,多元施策" 的不良資產處置體系,在延續轉讓、核銷、重組等傳統手段的同時,積極探索結構化交易、反委托處置、對公單戶轉讓等創新路徑。
此外,該行還將著力打造專業化清收團隊,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處置效能,全力筑牢資產質量防線。
規模與質量需協同突圍
產規模跨越5000億元大關,不僅標志著蘭州銀行徹底撕掉“小型銀行”標簽,更意味著其正式邁入中型銀行發展新賽道。
這一里程碑式突破,為蘭州銀行帶來資源整合效率與市場話語權的雙重躍升機遇。
然而,透過半年報披露的經營數據不難發現,該行正面臨 “增利不增收” 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個人信貸業務潛藏的風險壓力。
這警示著蘭州銀行:規模的快速擴張并不等同于高質量發展,在中型銀行的激烈競爭中,業務結構的均衡性與風險管控的精細化,才是制勝關鍵。
擺在蘭州銀行面前的三大攻堅課題亟待破解:
-
如何在穩固省內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推動利息業務由 “規模驅動型” 向 “效益驅動型” 轉型,有效緩解息差收窄壓力。
-
如何通過中間業務創新突圍,縮小與頭部城商行的差距,構建多元化收入增長極。
-
如何精準施策化解個貸業務風險,將不良率控制在行業合理區間。這些挑戰,無疑將成為劉敏行長及管理團隊下一階段的核心攻堅方向。
市場觀察人士普遍認為,唯有實現規模增長、收入優化與質量提升的協同共進,蘭州銀行方能在中型銀行的激烈角逐中站穩腳跟,走出一條契合區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