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邁瑞系前高管掌舵麥科田,三年累虧3.8億,上半年千名經銷商流失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孟祥娜

近日,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麥科田”)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麥科田的核心管理團隊幾乎清一色出自邁瑞醫療,作為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已實現超50種生命支持產品、80種微創介入產品及210種體外診斷產品的商業化,覆蓋醫療機構、診所以及社區衛生中心等場景,產品矩陣已形成一定規模優勢。

不過,麥科田的盈利之路卻顯曲折。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超3.8億元,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首次扭虧為盈,通過壓縮銷售費用與研發開支,公司實現4096.8萬元凈利潤。

但這份業績答卷背后卻暗藏多重隱憂。利潤增長依賴費用收縮而非主要靠營收內生增長;經銷商數量銳減,穩定性待考。

這些問題,都將成為其沖擊港股上市過程中的考驗。

1、邁瑞系前高管掌舵,麥科田三年虧3.8億后沖港股

從麥科田的高管團隊背景來看,其多位核心高管均有國內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的任職經歷。

其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杰、現任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鐘要齊,在加入麥科田前均長期服務于邁瑞醫療:劉杰曾擔任邁瑞醫療首席運營官(COO),并曾兼任該公司首席財務官;鐘要齊則曾擔任邁瑞醫療國際銷售及營銷副總裁、戰略發展部高級副總裁。

從二人的職業銜接時間線來看,鐘要齊此前在邁瑞醫療任職13年,2013年8月從邁瑞醫療離職后,隨即加入麥科田;2014年4月,在邁瑞醫療供職近9年的劉杰離職,同年7月正式加入麥科田。

此外,麥科田現任副總經理王斌、羅軍同樣擁有邁瑞醫療任職背景。王斌在邁瑞醫療供職12年,曾任機加部高級經理等職位;羅軍曾在邁瑞醫療供職10年,最后職位為IVD產品國際營銷副總監。二人緊隨劉杰的腳步,于2015年至2016年期間陸續加入麥科田。

從業務布局來看,麥科田與邁瑞醫療存在一定相似性,核心聚焦生命支持、微創介入、體外診斷三大醫療器械細分賽道。

在經營規模上,麥科田與邁瑞醫療則存在顯著差距。

2022年至2024年,麥科田營收分別為9.2億元、13億元、14億元,處于穩步增長階段;而邁瑞醫療僅2024年單年營收便達到367.3億元,凈利潤更是高達116.7億元,無論營收體量還是盈利水平均遠超麥科田。

同期,麥科田尚未實現盈利,2022-2024年累計凈虧損達3.8億元。直到2025年上半年,麥科田才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4097萬元。

依托曾任職于邁瑞醫療的核心高管團隊搭建管理架構,麥科田為何連續多年處于虧損之中?

2、虧損背后:高人力成本與費用吞噬利潤

人力成本的支出規模與收入占比或許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麥科田員工總數為2093名。從地域分布來看,1949名員工位于中國,118名員工位于英國,剩余員工則分散在荷蘭、哥倫比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其他國家和地區。

反映在薪酬支出上,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麥科田員工薪酬總額分別為5.424億元、6.045億元、6.252億元、3.118億元,占各期間收入總額的59.1%、46.0%、44.7%、39.6%。

這其中,為激勵員工、留住人才,公司實施股份激勵計劃,員工福利開支中的股份支付金額分別為0.875億元、0.641億元、0.538億元、0.276億元,人力成本的剛性支出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公司核心高管的薪酬也呈現逐年遞增態勢。

在不含股份開支的情況下,2022年至2024年期間,副董事長鐘要齊的年薪連年增長,分別為67.8萬元、97.2萬元、121.4萬元,三年累計薪酬合計286.4萬元;其年薪普遍高于同期董事長劉杰的薪酬。

數據顯示,劉杰同期年薪依次為68.9萬元、80.9萬元、87.7萬元,三年累計薪酬合計237.5萬元。

除人力成本外,銷售費用與研發費用的持續增長,也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盈利壓力。2022-2024年,麥科田銷售費用從2.58億元增長至3.32億元;研發費用從2.36億元增長至2.9億元。

公司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達15%-30%,顯著高于醫療器械行業成熟企業15%-20%的平均水平;銷售費用占比也維持在21%-30%的高位,兩項費用合計占比常年超過50%,對營收的吞噬效應明顯。

2025年上半年,麥科田對研發費用與行政費用的支出規模進行了縮減,公司最終實現扭虧為盈。

在自身造血能力欠佳的情況下,麥科田主要依靠融資補充現金流。2016年至今,麥科田累計融資超過10億元,吸引了高瓴資本、深圳創新投集團、汗石等知名機構參與投資,公司最后一輪投后估值高達82.45億元,較2016年A輪融資時的3.2億元增長超24倍。

不僅如此,IPO前,聚賢康眾有限合伙、華隆康眾有限合伙、瑞森康眾有限合伙等多家員工持股平臺也通過股權轉讓,獲得了2.1億元的股權轉讓款。既實現了早期激勵對象的部分收益兌現,也為上市前的股權結構優化鋪路。

3、大舉并購商譽累積,經銷商流失風險凸顯

近年來,麥科田頻繁通過收并購擴大業務范圍。

在此背景下,公司具有一定流動性儲備,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46億元,金融資產2.46億元,雖然可以覆蓋8615萬元的短期借款,但公司長期業務投入仍存大量資金需求,這也成為其赴港上市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資本的集中追捧下,麥科田已站在港交所的IPO大門前,但這趟上市之旅能否順利成行,仍需直面多重不確定性。

大舉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因收購英國Penlon集團、唯德康醫療等企業,形成的商譽達9.08億元,占凈資產比例近50%。若被收購標的業績不及預期,如Penlon集團海外市場受地緣政治、匯率波動影響而業績下滑,可能觸發商譽減值,進一步侵蝕利潤,這也是投資者關注的核心風險點。

2022年4月12日,麥科田以16.2億元的總代價收購唯德康醫療100%股本,收購款通過股份+現金組合方式支付。

其中,針對唯德康醫療原股東莊小金、繆東林、常州梓熙、常州梓瀞(即本次交易的特定出售股東),麥科田按每股16元的價格發行合計5312.5萬股公司普通股,以股權結算部分收購代價;換股完成后,該部分原股東持有麥科田股份的對應價值為8.5億元。

除此之外,剩余收購代價以現金形式支付,金額為8.5億元,收款方為唯德康醫療原股東。

值得關注的是,在收購時,唯德康醫療還處于虧損之中,其2022年營收1.11億元,凈虧損2291.8萬元。截至2022年4月12日,公司的凈資產僅為7.27億元。

由于此次收購存在較高溢價,麥科田最終形成了8.9億元的商譽值。

麥科田收購的Penlon集團也是如此。

2021年11月5日,麥科田以約約1.43億元收購Intermed及其附屬公司(含英國醫療設備公司Penlon,以下簡稱“Penlon集團”)全部股本。

但彼時,Penlon集團尚未實現盈利,其2022年營收1.23億元,凈虧損2562.4萬元。因收購Penlon集團,麥科田確認了1078.5萬元的商譽。

Penlon集團主要從事麻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涵蓋各類麻醉機及揮發罐等核心部件。公司表示,此次收購可實現三大協同效應,包括進軍新生命支持市場、深化全球業務布局以及為麻醉機的有效迭代升級奠定基礎。

除商譽高企的壓力外,公司經銷商群體的變動幅度同樣顯著,經銷商大量流失的潛在風險凸顯。

更需關注的是,長期以來公司對經銷商渠道的依賴度極高,經銷商貢獻的營收占比始終維持在80%以上,這意味著渠道穩定性直接關系到整體營收的持續與安全。

招股書顯示,在收購Penlon和唯德康后,其經銷商數量從2022年的2895家增加至2024年的3694家,但2025年6月末,公司的經銷商僅剩2566家,較2024年末減少了1128家。

對此,麥科田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公司主要依賴經銷商銷售產品及其在醫院招標程序中的作用,若經銷商減少、延遲或取消訂單,可能導致公司收入或增長的可持續性出現重大波動或下降,從而對其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對麥科田而言,港交所的大門不僅是“融資窗口”,更是一場“壓力測試”。市場會審視其商譽風險的可控性、經銷商渠道的修復能力,更會判斷其能否在縮減費用與維持研發競爭力之間找到平衡。

若能順利上市,募資或許能為其緩解資金壓力、優化渠道布局提供支撐。

但上市絕非終點,如何將資本轉化為技術壁壘,將收購的協同效應真正落地,從依賴渠道轉向掌控渠道,才是其縮小與邁瑞醫療等龍頭差距、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真正立足的關鍵。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

標簽: IPO
邁瑞系前高管掌舵麥科田,三年累虧3.8億,上半年千名經銷商流失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