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那個你熟悉的自然堂,要去港股敲鐘了

文 / 四海?

來源 / 節點財經?

那個你熟悉的自然堂,要去港股敲鐘了。

在資本熱潮涌動、新銳品牌靠融資野蠻生長的美妝界,自然堂一直是個“異類”。這家創立24年的國貨品牌,長期保持著家族企業的低調與神秘,直到最近沖刺IPO,首次向加華資本、歐萊雅這樣的外部投資者打開大門。

近日,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然堂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集團旗下品牌自然堂在消費者認可度、購買頻率及復購意愿方面,在所有受調研的大眾國貨化妝品品牌中排名第一,以2024年零售額計,自然堂是中國第三大的國貨化妝品品牌。

在這份招股書背后,藏著一個怎樣的美妝帝國?昔日的國貨之光,又面臨著哪些成長的煩惱?

01 四兄妹的“美妝江山”

故事的起點,要從創始人鄭春穎說起。

上世紀80年代,作為東北財經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后進入遼陽市財政局,端起了“鐵飯碗”。十年后,改革開放的浪潮激發了下海的決心。2001年,鄭春穎在上海創立伽藍集團(自然堂集團前身),推出了我們后來熟知的“自然堂”和“美素”。

經歷近24年的經營,自然堂集團已經培育出包括“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在內的五個主要品牌,涵蓋護膚、彩妝、個人護理、男士護理以及兒童和嬰兒護理的全方位產品系列。

這片“美妝江山”并非一人之功,而是整個鄭氏家族共同打下的。招股書清晰地勾勒出其“家族企業”的底色。

據招股書披露,成立時,由鄭春穎與弟弟鄭春彬分別持有40%與60%的股權。后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后,鄭春穎持有55%,而三位弟妹分別持有15%的股權。

而在沖擊上市前,自然堂通過精妙的股權設計,實現了對上市主體的股權控制、資產隔離與繼承規劃,在保持控制權的同時還實現了資產保護與稅務優化。

據招股書顯示,自然堂集團在上市前的最新股權結構,可以分為三部分:鄭氏家族信托、投資方、員工期權池。綜合來看,鄭氏家族累計控股近87%。

有趣的是,這家對資本一向謹慎的老牌企業,在IPO前夜,終于向兩位重量級“外援”打開了大門:全球美妝巨頭歐萊雅投資4.42億元,持股6.67%;知名投資機構加華資本投資3億元,持股4.20%。按此計算,自然堂的估值約為71.4億元人民幣。

相比珀萊雅、丸美等早已擁抱資本市場的同行,自然堂的步伐顯得格外穩健和保守。從財務數據看,它似乎也有這份底氣

根據招股書數據,2022年至2024年,自然堂營收分別為42.92億元、44.42億元和46.01億元,2025年上半年,為24.48億元。 2022年至2024年,自然堂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39億元、3.13億元和2.03億元;2025年上半年,為2.19億元。

毛利率上,2022-2024年分別為66.5%、67.8%、69.4%,2025上半年為70.1%,呈小幅增長。此外,2022-2024年凈利率分別為3.2%、6.8%、4.1%。

2022年和2023年,自然堂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均為負值,而2025年上半年,這一指標轉正至0.42億元,這體現出公司運營情況的好轉。

毫無疑問,自然堂是一家經營穩健、家底厚實的企業。但在光環之下,隱憂也同樣明顯。

02 創新力有待提升,增長壓力大

作為國貨美妝的頭部玩家,自然堂并非沒有自己的“護城河”。

自然堂集團是中國美妝行業中首個建立“一盤貨系統”的企業。

該系統于2021年7月正式啟用,通過集成數字平臺,將倉庫、經銷商與終端零售點連接起來,支持從在線下單、處理、結算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數字化運營。而“一盤貨”的建立,也讓自然堂集團成為國內首批開啟數字化轉型的美妝集團。

自然堂的數字化轉型能有如此進程離不開加華資本的支持。加華資本透露,自2021年起,加華資本便啟動了對自然堂集團的深度調研,并組成一支包含業務、財務、法務等多領域專業人才的團隊,前置為公司提供戰略規劃、全面預算管理、組織建設等系統化賦能,陪伴公司完成了數字化轉型。

此外,自然堂集團是中國美妝企業中,少有的具備從原料自主研發、生產到產品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的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自然堂集團是中國第一家擁有酵母成分自主產權,以及開展太空護膚研究項目的國貨化妝品公司,成果包括核心成分喜默因、藍科雪等。在自主生產上,自然堂集團分別在西藏林芝和上海建立兩大工廠,并于今年8月在上海開設了新的發酵工廠。

然而,優勢的另一面,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首先是營銷與研發的失衡。

當消費者為自然堂的廣告心動時,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遠不及在營銷上的“豪擲”。招股書顯示,

自2022年至2025年6月30日,自然堂的累計研發開支為人民幣3.48億元。其中,研發開支占營收比例 2.8%、2.1%、2.0%、1.7%。整體呈現研發費用率逐年降低的趨勢,與同期高銷售及營銷費用形成對比,后者占收入比例高達57.0%、54.2%、59.0%及55%,這也成為其 “科技轉型” 戰略進程中的核心挑戰之一。

自然堂集團原名伽藍集團,一直采取多品牌運營策略。在招股書中,集團強調“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開發了多元化產品組合,每一個品牌均擁有獨特的品牌定位及價值主張,瞄準消費者的廣泛需求。”但營收相對依賴自然堂單一品牌。

目前看來,除了自然堂,其他品牌的市場聲量和份額相對較小。2022年—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的收入占比一直在95%上下浮動,這也意味著四個品牌業績占比僅為5%,市場聲量十分薄弱。2024年,伽藍集團改名自然堂集團,基本宣告了其多元品牌戰略的失敗。

這種對單一品牌的極度依賴,直接導致了創新活力的匱乏。

近年,不少國產美妝企業憑借對消費市場的敏銳嗅覺,爆款頻出,比如薇諾娜的醫用修復面膜、巨子生物的可復美面膜、珀萊雅早C晚A系列,他們踩中了消費者對功效護膚品的訴求,乘著功效護膚的風口,收入與市值極速攀升。

反觀自然堂,也努力向科技護膚方向靠攏,但旗下單品卻略顯后勁不足。

2021年,自然堂推出金鉆微雕系列,此外,還推出了旗下首條高端保濕線——微精華喜雪高保濕系列。其中,微精華喜雪高保濕霜聲稱可以擁有96小時持久保濕力。

不過,自然堂高端線產品金鉆微雕面霜的外觀和命名,與CPB精雕面霜外觀、顏色相似,一度引發“借鑒”的爭議。

最后,是在渠道選擇上的“保守主義”。

我們以國內首個營收破百億的美妝企業珀萊雅為例,當它在2017年決定“All in”線上,將線上銷售占比從30%一路提升至2024年的近95%時,自然堂雖也在轉型,卻始終放不下龐大的線下零售網絡。從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其線上營收占比從59.7%緩慢增長到68%。這種相對保守的策略,讓自然堂錯過了幾年間線上流量爆發的最大紅利期。

不可否認,國貨美妝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根據 CBNData 的數據,國貨美妝的市占率于 2024年已達約55.2%,占據半壁江山。然而,前五大品牌的市場集中度仍處個位數區間,與歐美成熟市場相去甚遠,這預示著行業正從“群體崛起”走向“龍頭集中”的關鍵階段。

上市對自然堂集團來說只是個開始,資本市場關注的從不只是營收規模,而是未來的增長潛力。面對窗口期,如何打破單一品牌依賴、如何推出更多爆品,都是上市后的“必答題”。

這位謹慎了24年的國貨“老將”,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

標簽: 商業
那個你熟悉的自然堂,要去港股敲鐘了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